
libra本质上并不先进,不过就是一种更大规模更强背景,有更具体预期使用场景的加密货币而已,目前比特币所面临的问题,未来它一样必须面对,比特币所无法克服的流通障碍,它依然无法本质解决。
但是,它所启发的,关于未来社会,人类需要创造出一种或者若干种超主权货币,这种前景,却是非常明确的。
这种超主权货币,将被直接用于解决跨国支付,它自具流通属性和价值储备属性,初步构想是,基于Facebook、微信、支付宝、……等具备巨大用户群体的网络应用平台,直接跨过传统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不能被普通用户接受,无法被植入人们的具体生活场景,不能进行大面积推广的难题。
本质上目前,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之所以应用面很窄、除了具备有限投资或者说投机价值,被极少数人固执追捧,几乎没有几个人愿意涉足,并且加入囤积,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Facebook所倡导的libra解决方案,本质上并没有解决掉。
可以肯定,阻碍目前比特币推广的,绝非应用场景缺乏、流通平台缺失……这点课题而已,Facebook能提供给libra的,远没有大家普遍期待的那么多,中国玩家或许对libra感到新鲜好奇,但对腾讯Q币之类的平台虚拟货币,却从来不陌生。只要国家放开相关货币监管的限制,让Q币除了购买腾讯平台的自研数字产品(比如皮肤啊、QQ特权啊、电子游戏点数啊、…),也可以借助微信支付平台,直接用它在京东、淘宝、拼多多上买东西,——它与Facebook还没推出的所谓libra到底有多大的区别呢?
平台虚拟币,几乎每一个互联网平台都在做,我们玩的每一个电子游戏,都有它的金币系统,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应用场景和流通平台支持从来就不是问题,问题只在一个“跨”字。
libra所希望打通的,大致就是三个瓶颈:跨平台、跨区域、跨主权。
跨平台,让中国大多数互联网平台都认QQ号、微信号、手机号,腾讯早就做到了,但Q币,就难了,不是各大平台有多么不愿意,而是因为更复杂的利益和法律问题。中国法律不允许,美国亦如是。
跨区域,这是个技术性课题,本质上目前所谓的“区块链技术”解决的就是它,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系统,早就解决并投入使用。做的本来就比Facebook多得多。
跨主权,libra想褪掉“平台货币”的底子,充当与人民币、美元、日元、英镑等“法定货币”无差别的“流通货币”,直接进入跨境贸易的支付场景,让人们可以自由地用它“买东西”,其困难不比Q币少一分。
本质上,libra想要从Facebook的“平台虚拟币”变成一种与各国本币无异的“法定流通货币”,最大障碍还是一个“发币权”的问题。它是绕不过各国政府主权监管这一关的。
不经过各主权国家央行的规范授权,不接受各国央行的严格监管,任何国家其实都是不允许非本币在国内市场自由流通的。
莫说是libra,就算是美元,你想要在中国买东西,也都需要先兑换人民币,然后用人民币再去买,你想让libra在中国具备人民币一样的自由流通权,——哪怕是只限于网络环境的数字支付,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中国政府没有授予腾讯公司正规的“货币发行权”,所以Q币只能是“平台虚拟币”,Q币不具备合法的“跨平台、跨区域、跨主权”流通权。同样的,中国政府也没有授予Facebook发币权,它的libra,起码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也只能做为与Q币无差别的“平台虚拟币”,而不是合法“流通货币”,参与有限流通。
这里没有法律盲点,更不可能留下什么太大的漏洞让你自由地钻。自负聪明的聪明人不管怎么在这个上面找突破口,也都只能是枉费心机。
要打造具备跨主权、超主权属性的“合法流通货币”,它的必备前提,必须是(流通范围内的)各国央行(即各国政府)正式授予的“合法货币发行权”,没有这个授权,你怎么努力其实都是枉然。
现在问题其实也就明朗了。
发行超主权货币,唯一的途径就是取得多国政府的正规授权。而这种超主权、跨主权货币,也并非不存在,——已占据国际贸易支付半壁江山的欧元就是个实例。其余诸如“亚元”“非元”“拉元”之类的跨主权区域货币,也都在规划之中。
本质上如何理解这种跨主权货币呢?
我们的看法很简单:
所谓超主权货币,无非就是一个若干主权国参与,多国央行共同授权,依托于某个跨国银行实体(如欧洲央行)所发行的一种硬通货币,其本质属于一个“多主权支持下的货币联盟”。
如果理解各国本币为“独资公司”,超主权货币即为“股份制联合公司”。
只要取得各国央行的共同授权,成立一个具备发币权的跨国银行,原则上我们可以创造出任何具备“特定功能指向性”的超主权货币,比方说,libra那样的统一支付货币。
只要高兴,所谓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五国央行集体发起成立一个“金砖银行”,授予其发币权,我们可以短时间内创造出一种与“欧元”同等性质的新货币,用于解决金砖国家内部的跨国结算和国际贸易支付问题——目的,说俗点,就是为了“去美元化”。
美元作为美国本币,代行国际货币职能,垄断跨国支付权力,本就自带霸权属性,隐含着对别国金融主权的碾压。它的本质是荒诞的。
委内瑞拉无法控制美国的发币权,却必须认可美元的流通权,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美元结算,无事则可一旦敌对,美元就是一把顶在委国胸口的刀,金融上基本就是一块任人宰割的俎上肉。
可以说,国际贸易清算,各国苦美元久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美元问题会暴露越来越多无法调和的本质矛盾,尖锐的利益冲突会一日强似一日地呼唤各种“超主权货币”的诞生。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各国理论界掀起过一波这样的浪潮,如今,libra在2019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兴风作浪,大肆推动贸易保护主义,对外发动大规模贸易战的背景下,被郑重提出,在理论上也是耐人寻味的。
其一,它试图提出一种跨主权,自带国际货币属性的全新解决方案,目标是清晰的;
其二,它以美元为价值锚点,以美国互联网金融以及强大的跨国社交平台为支撑,客观上又有助于继续巩固美元霸权地位,增强美国金融权力对全世界的统治力,也是可以预见的。
我们的问题是:
libra究竟有助于维持还是瓦解美元霸权?
而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迅猛推进的大背景下,究竟是愿意继续屈从美元霸权,还是倾向于去瓦解它?
不用怀疑,美国,今日之所以越来越不加掩饰地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对立面,大肆推动贸易保护主义,与美元问题深刻关联。我们以前曾深入研究过,国际贸易规模的剧烈扩张,对美元作为本币代行国际贸易职能的金融系统的影响是颠覆性的,美国的债务陷阱会因此逐渐走向失控。2008年以后的这10年初步验证了这一点。美国被逼入要么支持深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去美元化,要么顽固坚持“逆全球化”立场,坚决遏制国际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死胡同,其实没那么难于理解。大家放不下的还是眼下的那点既得利益而已。
未来的世界,究竟是美国公司主导的libra之类还是中国公司主导的Q币之类打擂台争市场;还是美元与其他诸如数字货币化的“欧元”“亚元”“非元”“拉元”“金砖元”争夺跨主权国际货币地位;抑或是一个大杂烩,什么都有什么都可以。难说!但要大家明白究竟在发生什么,一切又是怎么回事,相关层面上各方可以如何做为,却没那么难,矛盾运动无处不在,利益斗争无孔不入,但社会进步的本质冲动,终非螳臂当车能彻底扭转。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