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演义
2019-10-26 23:52:11
  • 0
  • 3
  • 0
  • 0

  货币演义(2009年版复制原文上传,网络版目前已经找不到了)

  一、信息革命对现代金融的影响 

  先从信息化对货币金融,乃至整个经济学体系的影响与巨大推动说起。

  毫无疑问,货币的计帐化流通,在信息化革命日益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取代传统现金流通,成为当代经济学的主题。

  1、现金流通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

  支付方便问题

  世界经济的深度资本化,制造了几乎无限的充沛流动性,当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浪潮,更加激发了国际国内大宗交易无可遏止的热情,更多的商品被生产出来,更多的资源被变成资本,这导致各国货币发行规模几乎以指数速度迅速膨胀。当前大宗商品采购、资产并购重组,单笔交易动辄数十上百亿美元,而且交易频度越来越高,放眼世界金融,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一派沧海横流的莽苍景象。

  单笔交易金额越来越大,真金白银支付已不可能,就算采用纸币,数十亿美元也够几十上百辆卡车去拉,这时候,必然需要依靠更加现代的支付手段完成交易。 

  货币防伪问题

  另外,科技越来越发达,知识普及度越来越高,这对传统造币业也行成了致命冲击,货币流通量越来越大,而官方造币技术和假币制造者之间的技术鸿沟越来越窄,这造成假币犯罪案与日俱增,而政府反假币的成本投入变得越来越高。中国人现在(09年初)正在受到所谓HD90版高仿真人民币假币的困扰,不少人因此蒙受巨大损失,想必对此感触犹深。

  为了防假造,国家必须不断提高货币防伪的制造技术,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大家自己想想,几乎商家人手必备,市场上已经投放了多少的纸币验钞机!这些验钞机,相关的技术与维护系统,又造成了多少相关麻烦和投入?……可以说,现金流通,已经暴露出了其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弊端,走到了它的黄昏,而安全可靠的记账管理、账单流通,正在成为人们支付手段中的新宠。 

  腐败问题

  还有,有形货币为支付手段,造成的现金流过分复杂,费时费力环节繁复也不利于监管,容易滋生腐败,是它不能适应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又一大弊端。 

  安全问题

  现代人生活,衣食住行娱乐学习工作交流,事无巨细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不得不和商品经济息息相关,如果什么都用钞票,是非常麻烦的。随时都要到银行取钱,是个令现代人不胜其烦的一个大困扰,取钱一次取少了,不够花,而一次取得多了,又会有衍生安全问题,闲钱在身会丢、会招人偷、更怕遭到暴力打劫。而且人经常去银行或提款机取钱,泄密危险也是非常令人头大的一件事情。。。 

  2、电子货币的兴起

  综上所述,总之吧,钱,虽然是个好东西,但这现金,已经成了酷爱自由、追求自在的现代人不能解脱的一块心病。没钱时惦记,有钱时也惦记,这是不很惬意的一件事。

  信息革命借助已经无孔不入的庞大数字网络,及时“解救”了我们,手机银行、网络银行、银行卡、信用卡等电子(货币)支付手段的盛行,正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消费习惯和生存状态。现在,只要我们愿意(并且有足够的money存在“网”上或者“卡”里……哈哈……),任何人都可以身上不带一文“钱”,赤条条周游全世界。这是早500年打死都不能令人相信的一件事情。

  下面粗略回顾一下,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货币的演进历史。

  二、货币的演进历史

  1、原始市场与货币的诞生

  物物交换

  自古以来,从原始物物交换、商品经济诞生的一刻起,交易就开始以适合当代科技社会发展水平的特定形式在不停发生着。

  直接的物物交换,很简单,讲价也缺乏更大范围的综合参考,交易双方讲妥交换数量就行,(有一定共通性的)市场价形成比较困难,市场经济程度最低。设想一下情节:一个养羊的人牵着一群羊到原始市场(原始产业分工导致物品交换成为必需,从而产生了原始市场这个不用罗嗦了)去换自己的生活用品,他只有羊,而并不是每一个交易对象都愿意要羊,于是怎么办呢?他很可能不得不先拿羊换盐、再拿盐换米、再拿米换衣服。。。费尽唇舌不停倒换,折腾一大圈才能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满载而归。这种低级市场经济,限制就这么大,你就可想而知会有多么麻烦了。

  货币诞生与商贸业的兴起

  货币诞生,一般来讲,本人愿意理解,那是市场逐步发展初具规模,有一定共通性的市场价被形成之后的事情。有了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人们的物品交换当然更加自由,一个特定的交易主体,比方说,养羊人,他不必记得太多物品互相兑换的价格:一头羊换几把锄头、一把锄头换几斤米、一斤米换几斤盐。。。他只需记住一头羊能卖多少钱,然后拿钱去市场上爱买什么买什么,爱跟谁买就跟谁买。总之是,谁都认钱,也谁都要钱,不必他自己晕头转向瞎折腾做中间周转了。

  货币的诞生,也为职业商人群体的成长壮大建立了平台,他们可以专业收购特定商品,并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将原本零散的物物交换行为做精做专,规模不断做大,这一方面解放了普通小生产者,也为大规模的专业生产创造了条件。商人群体的不断成长壮大,开启了社会化生产初步繁荣的先河;而独立的商贸业形成格局,为更加多样化的商品生产和更细的产业分工开辟了无限广阔的自由空间。市场经济自此基本走向成熟,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货币的平台基础之上的。为理论讨论方便,我们称此前的市场为“原始市场”

  2、古典市场与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

  货币,在早期都是实物货币,不停社会选择的结果,是,世界各地都将自己的货币材质确定在铜、金、银等几种金属上,金属货币诞生。很显然,有了金属货币,才有“钱”的概念,现在我们把钱叫做“现金”,“钱”字因此也是金字旁,那是顾名思义的。毫无疑问,此一阶段,市场流通,交易的支付手段以“现金流通”为主。

  对中国人来说,我们古代的“现金流通”,表现形式是什么?——铜钱,银子,金元宝啊……

  中国自秦朝统一度量衡,天圆地方的铜钱(“孔方兄”)就成了两千年来最稳定的财富象征,人们管有钱的俗人叫“满身铜臭”的人,凡人出门跑路,必在肩上扛一褡裢,或在腰间缠上一大串这种玩意(——人们又因此管人“有钱”叫“腰缠万贯”),或在特制的肥袖口里藏几块金的和银的元宝。

  有了金属货币,专门管理货币流通的金融业也自成体系了,中国古代管这种地方叫做“银号”,现代人们熟识的“银行”前身就是它了。(——也是顾名思义,从名字上就知道,古代中国奉行的是“银本位”货币体系。)

  古代人怎么经营“银号”业务?看武侠小说可以理解其中艰辛,小说里的“镖局”动不动就押送几车几车“镖银”(箱盖子一揭满眼黄白,都是大元宝啊……),在全国各地间运来运去,频繁和剪径土匪豪强浴血厮杀,刀口上讨生活,所维持的大都是这种业务的通畅。

  “银本位”的古代纸币

  人人不得不携带大量金属疙瘩跑远路,并且老惦记着被偷被抢,实在是非常不方便的,古代银行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纸币,自然而然应运而生。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中国发现了宋朝的一种叫“交子”的东西,距今也有上千年历史了。

  看古装戏朋友们应该非常熟悉中国古代的纸币,叫做“银票”,各“银号”以自己的信用支持,发行自己的纸质代金货币,上面印上“若干两”的字号,客户可以凭此随时到它旗下各柜台兑现足额现银。这样大家只需要带几片纸就能全国走动,那当然是方便很多了。

  纸币的诞生,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之功是不言而喻的,从此大家有钱不必惦记着自己放在瓦罐里挖坑往地下埋,怕“漏了白”招贼惦记了,只需把它存到银号里换成银票就行了,借贷、存款之类业务因此变得相当自由。

  严格地讲所谓“银本位”货币体系,是自古代纸币诞生才成立的,纸币发行以银子作为基础货币约束,所形成的价值兑换体系,就是银本位。(同样地,纸币发行以黄金作为基础货币约束,形成的价值兑换体系,就是金本位。)如果不涉及纸币兑换,讲“什么本位”,当然是毫无意义。“银本位”体现了银票这种纸币的价值内涵和信用支撑。

  顺便指出:纸币,在“银本位”和“金本位”阶段,都包含双重性质,它是价值和信用的双重复合体,我们可以说,银票,既是“价值货币”又是“信用货币”。这点很重要,我提前说明一下。 

  货币的成熟,以金属货币的地位确立为标志,与此同时成熟的也有传统商贸业;而纸币的诞生,进一步标志了传统金融业的成熟和业务拓展。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中走向了更加发达的阶段,社会物资流通范围更大、程度更深、运动也更自由。为讨论方便,我们将以金属货币流通为主体的这种市场为“古典市场”。

  3、现代市场和现代纸币

  纸币的信用支持,现代纸币的诞生

  历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越来越多的物资、产品、服务被商品化,人们的交易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化深化,如同远古的冰川融化,原先固态的一切都变成了可以随时随地随意自由流动起来的价值流,这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空前活力。

  那席卷一切的流动性,必然要求发行更大规模的货币支持,纸币因此进入了它的黄金期,与此同时,巨大规模的纸币发行量,稀释了传统“银本位”货币的价值内涵,“金本位”被推上历史舞台。

纸币价值稀释的结果,必然也使得它信用约束的内涵得到了加强,原先单个银号自行发行银票的信用支持显然已经远远不能支撑这种更加强大的纸币类型了,更大的银行联合体、政府、国家联合体的信用担保当仁不让,在现代货币的发行上表达出了更多的发言权。

  概念化理解似乎比较乱,说具体的吧:

  大清朝,官方货币体系依然还是用铜板、使银子、宝贝金元宝的;国家有造币局,铜钱官制,从影视作品里熟知银元宝有加官印的叫做“官银”;银票发行多是各银号或银号联盟自己印自己认,电视里韦小宝怀揣一大叠几千两面额的银票到处撒钱,似也有皇家官办的背景。

  大清朝完了,我们熟知的货币出了一个“袁大头”,明显已开始袭用西制,拿国家元首的脑袋做钞票的信用担保了。大清朝就没这规矩,在铜板或者银锭子上印皇帝老爷子的大头贴吧?(那一段时间,中国人管一元钱叫“一块大洋”,认明那就是个洋玩意,是沿用西制的最好诠注,我懒得做过细考证了,实在也与本文主题无关。)

  这中间有一个坎儿,就是中华民国诞生了。

  世界上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在那时已经非常成熟,全国统一造币,纸币发行由政府一手垄断,政府信用支撑现代纸币的迹象一览无余。那时候的纸币,和现在中国人用的人民币,其实已经是同样的一种东西了。

  这里来个浅显的定义:现代意义上的货币,主要是指以一个国家的现政府为信用主体,发行的独立纸币;金属货币除了在低面值的硬币中被保留,这时基本已经全面退出了现代金融流通体系。现在的纸币,“一元钱”就是“一元钱”,代表纸币本身,而不用考虑该用它向银行兑换“多少银子”再来宣誓它的“价值内涵”。这表明的是一个,纸币独立的事实。

  金属货币退出流通主流,世界进入纸质货币主导的新纪元,这是一个化时代的进步,原则上讲,可以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和现代市场经济成熟的基础。它的背后是工业化革命之后,社会化大生产的突飞猛进,和商品的极大繁荣。同样的约定,纸币独立,金属货币退出流通主体,这个阶段的市场,我们称之为“现代市场”。

  解读现代“金本位”货币体系,与全球市场

  我们要说,现在所谓的“金本位”,恰是现代纸币诞生后才被建立起来的一种价值管理体系,它,和古典“银本位”之间,是革命性的跳跃,而非平缓的连续性过渡。

  现代政府发行纸币,无需考虑自己手上有多少银子或者金条,也无需关心,它究竟能对换成多少的银子或金子,“十元”面额的钞票,和“十两”面额的银票,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十万八千里……

  既然,现代纸币发行和金属货币的价值衡量已经毫无关系,为什么又要建立起一个所谓的“金本位”价值体系,来建立约束呢?

  这要从资本主义的世界范围扩张,以及全球市场的逐渐成熟说起。

  要知道现代纸币诞生,是以强有力的政府权威作为信用支撑的,而全球范围内却不存在一个具备同样权威的政府——来规范价值流通。全球市场的无政府状态,诞生不了方便大家自由贸易的统一货币,天然的黄金货币,在丧失各国本土市场中货币之王的崇高地位之后,在世界统一市场中又重新体现出了它不可或缺的充当价值准绳的功用。

  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你各国可以自由发行自己的本币,但国际市场上,大家却因无法充分信赖别国的本币信用,必定在价值认可上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统一货币缺位,难道要让我们重新退回到原始市场中的物物交换状态,才能进行交易?(现代经济纠纷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升值贬值纠纷呢,原因不言而喻。)——当然不是!大家互不信任对方的(已和真金白银完全脱离定量兑换约束的)纸币,没关系啦!大家都还认可黄金不是吗?那就退回到这个层面上,建立国际价值坐标好了……

  国际市场迫于世界的无政府状态,在货币体系上回归黄金,这就是现代“金本位”,众所周知那不太成功的所谓“布雷登森林体系”就是这种东西,它把美元和黄金直接画上等号,在重建国际价值体系的同时,也把美元喂养成了横行国际金融市场兴风作浪通吃八方的恶魔。不过这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点到为止。

  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现状,价值管理的没落与信用管理时代的曙光

  从上面论述大家可以看到,现代“金本位”阶段的国际市场,实质就是我们前面讨论过的,与金属货币体系配套的 “古典市场”中的一种而已。类比一下,可以将各国“央行”与旧“银号”对应,视为一种“金号”、则它们发行的各种本币即相当于某种意义上的“金票”而已。这种“古典型”国际市场,和各国本土所建立起的“现代市场”,显然差了整整一代。

  全球市场停留在“古典市场”阶段,而各国本土则已经建立起了完全“信用货币”支持的“现代市场”,这迫使原本已经摆脱金属货币约束的现代货币残留了一个“价值货币”的尾巴,而没有完全进化成完全意义的——纯粹的“信用货币”。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化革命的狂飙突进,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古典型”全球市场,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浪潮正在以强劲的推动,催着它从“古典市场”向“现代市场”演进,这基本可以准确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金本位”货币体系(“布雷登森林体系”)在这个背景下,事实上早已经彻底被瓦解了。下一步世界经济将如何找到它的航向?而在丧失任何合格统一货币支持的情况下,又将如何建立全球经济秩序、以适应全球市场的自由扩张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紧迫需求,显然是当下学界和政界众说纷纭但又莫衷一是最前沿课题。

  出于最基本的直觉理解,全球经济学家已经公认,当前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这次全球经济危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必将形成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它究竟是什么,尚不得而知,但似乎每个人都在热切期待,就如进入新世纪前夕,大家都拭目以待一个世纪婴儿的咕咕坠世一样……

  它,这个令人期待的它,究竟是什么?这也是我长久以来苦苦追寻的问题。

  从 “本土现代市场”到成熟的“全球现代市场”,这个过渡,会是平缓连续的吗?

  不,它必将是又一次的全新跨越。用我反复宣告的一句话说:价值管理的时代已经过去,信用管理的时代正在来临!

  这是一次令人心动的新经济革命,就像伴随现代货币诞生和工业化革命而来的那次资本主义大发展一样,原本绝非常人想象。信息革命的高速列车,已经将世界载到了一个新纪元门口。

  下面粗浅表述一下自己的相关成果。

  三、 信用货币支持下,未来经济的走向

  1、信用经济学基础

  契约公平,看到现金交易之外广阔的经济学空间

  一切从交易开始研究。交易,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交换、或者物权传递和转移。苛求单次交易中物品或权利互换价值量上的均等,那叫买卖,不苛求,那叫做换手或者物权旅游,总之是物自由人亦自由。

  超脱物外俯瞰千年,物质与精神的流动如大河滔滔一刻不息,交易无时不在发生,大千世界,自由原本是永恒的、买卖反而只有一点点。研究经济学,不具备这样的视野,不配登堂入室。  

  大家必须明确,一次交易的达成,并非只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种方式可选,现金交易,只是相当普通的一种交易类型。以一定信约保障为基础的非现金交易,甚至在原始市场建立之前就已经成为人们进行物资互换的主要形式。两群丛林猎人在大山里相遇,打到猎物的一方会秉承古老的习俗,“见面分一半”慷慨地把自己劳动成果的一部分赠予尚无收获的一方,作为回报,那接受别人赠予的一方,会在自己好运来临的时候以同样的慷慨款待自己素不相识的客人……

原始生存艰难,这种貌似会鼓励人不劳而获的互助生存法则,从某一方面说有力降低了随时在饥饿边缘挣命的原始人饿死率,从而整体支持了人类群体的成长壮大,而文明的薪火,也自此划破黑夜发出了它的第一道亮光。

  我们也可以说,也恰是从这一刻起:

  我们的原始祖先没有像两群豺狗为了互相抢夺彼此的猎物性命相搏,而选择献出一半劳动成果慷慨款待自己的客人,——他们才从蛮荒的禽兽世界分离出来,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他们的族群才开始演变成人类社会。

  有生产、有消费、有物资分配和流通的基本规范,原则上讲就有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大家要问,上面这种无卖无买、貌似极为不“经济学”的“见面分一半”,它导致的消费行为,是个什么消费?我说,大家可以视之为一种——“契约消费”。

  在这种消费模型上,虽然看不到每一次交易行为中,“付出”与“获得”上的公平与均等,但是跳出狭隘的斤斤计较,大家会发现,交易双方其实均享受着一种更高层次的绝对均等,——“契约公平”。长远地看,在共同契约的保障下,谁都“见面分一半”,假以时日,最终必将导致一种总量积累上新的均衡,一生下来每个人都不至于真的“吃亏”。   

  契约消费,毫无疑问,是一种信用消费。

  即便在私有制社会,信用消费也无处不在。比方说,电影里常有这样的镜头:熟客到酒家消费,好酒好菜吃完不必付钱,动辄还指着几位意气相投的新朋友,对店家撂下一句:“记我账上!”头也不回扬长而去。这里不必次次交钱,潇洒来去的“记账消费”,就是一种典型的信用消费。

  不仅仅文学作品里常见,现实生活中,几乎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消费经历,试问,又有谁没有赊账买过东西呢……

  本文讨论的重点,其实已经出来了:记账消费

  记账消费与账单流通

  我们断言:记账消费,作为一种根本区别于现金消费的基本消费类型,在信息化良好的平台支持下,必将得到广泛普及,从而为下一场新经济革命奠定最本原的基础。

  当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以现金支付为流通主体(现金流通)的资本经济,被证明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商品文明的发展,已逐步蜕变成落后生产力的集中代表。而借助先进数字技术平台,以信用记账为流通主体(账单流通)的信用经济,正在以火箭速度扩张它的版图,为呼之欲出的一个崭新时代铺垫地基。

  这是不言而喻的,信息化平台上,无纸化的电子货币成为主要支付手段,整个交易形式会发生很大变化。具体表现是什么?无非就是:

  记账——形成交易账单——交付银行处理——付款方确认——银行转账——完成交易

  的这个过程而已。这个过程,核心内容就是账单流通管理啊,有什么好啰嗦的呢。

  再总结一下:一次规范的交易行为,它的达成并不只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种方式可选,用“钱”能做到的一切,用“账单”照样可以做到。“账单流通”和“现金流通”原本都是商品经济中非常常用的成熟支付手段。

  可以设想,如果原始市场形成之初就已经建立起了四通八达的现代信息网络,能够方便地处理任何复杂程度的账单信息,我们的祖先还会不会发明实物货币,借用粗劣的贝壳啊、矿物小块啊充当一般等价物,兜兜中沉甸甸装满这些莫名其妙的玩意儿,小孩子过家家般地换来换去搞了数千上万年?……呵呵,那可只有天晓得了。

  从实物货币(包括金属货币),到纸币,再到无纸化的电子货币,大家能看到人们在实现货币便携性管理上所做的不懈努力,更能看到人类文明从最初的产业分工、到近代的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的信息革命这明显的三级跳的清晰轮廓。

  原始市场和古典市场,是第一第二次产业分工的产物;现代市场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产物,而全球现代市场,是信息革命令世界高度融合背景下的产物。

  看到了这明显的三级跳,再来理解我们所谓“新经济”“新时代”的断言,就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新经济是个什么经济?新时代又是个什么时代?

  不嫌啰嗦再重复一遍:价值管理的时代已经过去,信用管理的时代正在来临。

  价值货币与信用货币,价值管理与信用管理

  为了深入探讨,先反过来再明确解析一下,什么是价值管理体系,什么是信用管理体系,什么是价值货币,什么又是信用货币。

  毫无疑问,价值管理其实也是一种信用管理,价值货币和信用货币之间的区分在于,支持其消费权益得以成立的信用内核不同。

  价值货币,它的信用担保来自具备优良珍稀性的自然物储备量。十两银子你把不把它当钱用、无论哪朝哪代,它都是那么一坨。价值货币意味真金白银。

  而信用货币,它的信用担保却直接来自政府权威而与任何具体自然物无关。十元钱作为货币是宝,作为纸片分文不值,发行它的政府在它的权益在,政府垮了它就是一张废纸。信用货币不过是个权力凭证。

价值货币的信用担保主体是不生不灭的,信用货币的信用担保主体却是朝不保夕的。传统货币的“十两”面额到现代货币的“十元”面额,很好见证了这两种货币类型的变迁。 

 

  价值货币分阶段表现了三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古典纸币

  信用货币分阶段也有两种表现形式:现代纸币、和无纸(电子)货币。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无纸(电子)货币,都是建立在现代纸币基础之上的,这也就是讲:目前信用记账,一般以“元”为计数单位,“账单流通”,并不是说等同宣布了“货币的死亡”。

  货币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到纸币,到无纸货币,变化的当然也不仅仅是材质而已。这点我已有说明。

  沿用马政经的说法,传统货币,具有三大职能:商品流通、价值储备、国际货币。黄金是最理想的价值载体,当“金本位”价值体系被瓦解,价值储备的职能被大大弱化,也找不到任何一种合格的统一国际货币(除非世界大同,建立世界政府,没有任何一种信用足以支撑一种国际货币的成立),删除所有与“价值货币”相关的属性后,三大职能仅剩其一,现代货币会沦为一种纯粹的“流通工具”。

  现代银行2.0,全息监管体系支持下的信用经济

  账单流通,在现代银行2.0系统的全息信用监管下,重构未来经济的基本面貌,相关内容已经发文不再赘述。应该说它预示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革命。这里介绍一种账单流通的可行性系统设计方案。

  (改天贴这部分内容)

  2、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建,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下面解决另一个问题,重点讨论一下,全球市场中,如何在拒绝任何一种不够资格的“国际货币”的基础下,重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重建国际金融体系的三种理论取向

  目前来讲,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大致有三种研究取向:

  其一,重建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修正版);

  其二,促成货币金融层面上的一个世界政府的建立;

  其三,采取一套多货币体系解决方案。 

  重建“金本位”,有前面的相关讨论,并不是说不存在这种可能性。在金本位的基础上,大家公认黄金的国际货币资格,然后将每个国家的央行视为一个个“金号”发行自己的“金票”,把“全球市场”视为更大大的一个“古典市场”,价值管理体系至少在表面上讲,的确是井井有条的。问题是它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求各国忠实依照自己的黄金货币储备现状发行他们的“金票”本币,而这却是谁都无法可靠约束的。而且,这种以黄金储备为发币信用支撑的价值管理体系,必然强令各国重新开始争夺世界黄金资源,这会令黄金价格飙到怎样可怕地高位,那只有天晓得了……以现有的纸币规模,直接和全球黄金储备量在价值上画个等号,这种匹配无论如何都是力不从心的,而且几乎所有早已习惯于发行信用货币的国家都无法适应。

  促成世界政府,这个课题,说实话,也有一定的可行性基础。大不了把联合国的相关职能扩大化,问题是这个工程是不是现有联合国力所能及短期做到的呢?我个人对此表示不乐观,众所周知联合国现在的能力是非常微弱的,以前建立的那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加不用提了,在此基础上怎么敢想一步到位统一世界货币这样的宏图巨制呢……

  采用多货币体系,这个东西需要借鉴欧元的成功范例,一般来讲,通过小范围整合,产生一些信用上超出一家央行自主行为保障能力的强势货币,再由这些以一定数量国家集团共同信用保障为基础的几种强势货币共同发言,形成一种多元制衡、多项选择的国际流通管理体系,应该说还是能够满足相当一段时间世界市场发展的基本要求的。

  强势货币的形成,欧元是一种模型,其实美元也是一种模型。欧元通过多国经济一体化,建立统一机构发行区域货币,美国则是通过强国本币信用的国际扩张,被较弱国家认可,愿意采纳为自己能够信赖的国际结算币种,从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美元经济区”,并以此为基础,参与全球市场的自由流通。但这种模型,弱国无法制止强国滥用自己的货币信用实施国际劫掠,缺陷很大。

  美元型的强势货币和欧元型的强势货币,沿各自的路径,完成货币信用的区域扩张,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一种,然后共同形成国际货币流通体系,这个东西也有点象目前联合国安理会的大致结构,——五个常任理事国,常任理事国若干,共决国际安全问题。不管怎么说吧,它至少还算是可用的。

  中国策略,货币独立政策

  中国如何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获得未来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全在眼下,我的基本思路是:奉行货币独立政策,以强化双边本币结算(第三国货币待选)为策略,用可靠的真实贸易信用为保障,借助自己的外贸影响力,拓展人民币的国际空间,迅速成为重要国际结算货币的一种。 

  货币独立政策下,一个国家的外贸影响力规模直接决定其本币的国际影响力范围,并且以真实的贸易信用来担保货币信用,又提供了自由结算的多项选择权,这样形成的货币发言权竞争格局,是一种以各自实力为依托的良性竞争,我以为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如果各国均能在此精神下进取全球市场,想必能够形成一派生动活泼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它所蒂结下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可能将是令人惊艳的。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