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银行系统2.0 全息监管支持下的信用经济
2019-10-27 09:49:30
  • 0
  • 8
  • 0
  • 0

(十几年前的旧帖,网络上已经找不到了)


上篇:信用经济学导论:价值管理的经济大厦已经坍塌,信用管理的时代正在到来

 

现代银行系统2.0

公民 信用消费账户 如何与银行(信用监管)体系配合,构成人们未来经济生活的基本场景

如果说过去“价值管理”基本前设条件下的现代银行系统是1.0版本的,那么“信用管理”新前设条件下的现代银行系统就是它的2.0升级版本。

开篇,仍然举例说明,本人是个闲散人,没事经常溜溜达达到街头景区闲晃。在杭州,繁华市区总能见着许多残疾不残疾、年轻和年老、男的和女的朋友跪地乞讨,许多学生样的朋友的惯用做法是,拿粉笔在面前水泥地面上写上“求6元钱坐车(吃饭)”等话,背着包一言不发地跪着或者蹲着,不抬头看人。这些人所求金额大都少得可怜4元、6元不等,一般来讲我是愿意相信他们很多是“真的”的,因为自己流浪惯了很清楚年轻人出外混生活,沦到这种身无分文流落街头毫无办法处境的几率非常高,——不管你是不是“大学生”几个月找不着工作,钱花光了,谁都那样!或者,人出去玩,钱包被小偷摸了,举目无亲可不还是这德性吗?类似的事情,有几个人没有遇到过……“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秦琼还混到街头卖马呢,何况普通人。

我扯这些当然不是瞎扯,只为引导大家思维。——每个人都可以想想:一个大活人何至于因为一时困顿,被生活挤兑到如此惨淡的境遇中!一个大学生能被逼到跪地讨那3块5块小钱的份上,对于一个国家经济体,正常吗?

再怎么说,一个手脚健全、智力正常、有旺盛的劳动意向和几十年劳动潜力的健康劳动者,身价再贱,何至于贱到信用破产,就死在几块钱上?——人不能等着饿死,品性良善的可以委屈自己跪地乞讨,要知道还有更多人,同样的处境下会被迫选择犯罪,小则去偷、大则去抢去杀人越货……

多想这么一点点,你就知道“价值管理”原则下的资本经济,是个怎样蹩脚的破烂东西!!!

“信用管理”原则下,同样的情况,大家的遭遇会有什么不同?这想必是每个想了解“信用经济学”体系的人迫切想知道的。

更多的“好处”我不敢设想,但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就是:在这种经济模式下,绝对不会出现把一个大学生逼到跪在街头乞讨几块钱救命的悲惨情状。而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在央行)为每个公民建立起一个与身份证同级别随时可以查询余额的 信用消费账户 即可。

在此消费账户的基础上,通过严格规范的“信用管理”可以有效保证,公民在某一时一刻身无分文的情况下,通过信用支取,轻松摆脱生存困境,其日后的劳动付出会填补信用消费的额度,偿还“对社会的欠款”。……描述起来,这个机制有点像现在银行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但我们所说的那种与居民身份证同级的信用消费账户管理,却是非同小可,远非现有小小银行信用卡可比。信用经济体系中,有身份证就有信用消费的权利,而银行信用卡应用范围就小多了,ta准入条件高、而且管理上粗糙,漏洞百出,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随便说一下,周末在超市门口看见银行的信用卡办卡点,打的广告是,只要开卡,就获8000信用点,这种样子的"信用"管理简直就是怪胎)。

说了半天了,信用经济学模型中,严谨的“信用管理”体系到底该如何建立?

一切从 公民信用消费帐户 说起。

  

公民信用消费账户 的支付权限规定大致构想:

首先,我们根据公民在央行数据库里积累的信用点数,可以把它的消费账户分为至少三个基本状态。

其一,信用盈余,比方说,其在银行体系中存款抵消债务后净盈余N万元(比方说10万)以上,他在消费N万以内项目时,权限完全自由;

其二,信用平衡,比方说,这个人信用记账表明净盈余在 —N~N 万元以内,寻常衣食住行将不受约束,即便身上不名一文,也保证能够想去哪里就去那里,到哪里都有饭吃、有地方住——带上有效身份证就行了,所有生存消费所形成的账单,会自动汇总到消费账户(相当于信用卡透支) 上,有一笔是一笔, (只要有劳动潜力和发展自由) 你压根没有必要因为“手上没钱”跑去要饭;

其三,信用破产,比方说,因为某种理由,造成你信用账号出现了负信用,而且这个信用亏空已经到了某一个安全下限,比方说 —N万元,这时,你的信用消费账号就不具备任何"透支"消费权限了,当你再用身份证去消费,银行监管体系会明确宣布,你已经处于信用破产状态,必须进行信用充值。

当一个人信用破产,如果没有任何办法进行信用充值,他可以找相关部门申请服劳动役,以具体的劳役来挽回自己的信用。

在以公民信用消费账号为核心的社会物资管理体系上,完全可以做到无现金运营,一切均通过记账实现。

用过信用卡的人一般都应该很好理解这里的内容。

因为上述操作机制并不难设想,本文不想说太多废话,只简单提一下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是全息监管的一个信用体系。在这个体系上,没有来历不明的进账,有进账必能追查出它的来源;也没有去向不明的出账,有出账也必能追查出它去向何方。……对任何公民都是这样!

其次,它所倡导的记账式基本消费模式,为人带来了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最大包容力的人性尊严。除非信用破产,否则没有一个人将会遭到这个社会的抛弃,即便信用破产,公民也可以通过服劳动役来挽回自己的信用和物资权利,没有一个人,必须乞讨为生。

其三,在这个体系下,我们默认每一个初生婴儿都是一个处在“信用平衡”状态的消费主体,这也就是说,每个人出生,自拥有合法身份证明的一刻起(类似申报了户口),就具备一定的生存消费权利。比方说,若规定一个人信用亏空下限达到10万元欠款才宣告“信用破产”,那么,每一个初生婴儿,等于是自动具有了10万元“社会抚养费”(的预支权)。在他具备劳动能力之前,这10万元的消费额度,在现在的消费条件下一般来讲足以保障一个小孩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小孩社会养,“让人人生来富裕”,而不是任由生在穷家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是“穷人”、而生在富家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富人”(参考文章:让人人生就富裕,谈社会发展红利的分配),这突破了家庭责任局限的社会抚养制度,将会极大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其四,公民信用账户(区别于消费帐户),如前所述,是一个后台记账的影子账户,而不实际负担货币存取职能。有消费账单记入,它就“减分”;有货币存款,它就“加分”;消费1元它就减掉1元记账,存款1元它就加上1元,永远跟踪特定公民的收支总差,以监控其不会超出社会经济总风险的合理应对上限。这样,就能够保障,信用经济社会基本不会发生——今天三天两头爆发一次、仿佛永远没有踏实的——“金融危机”。

其五,信用经济体系下,不存在个人对非银行单位(或者非银行单位对非银行单位)直接的借贷关系(信贷、和赊账等),任何交易都将即刻转账,根本不需要赊账、欠账,交易安全得到最大保障。这个稍微解释一下,信用经济,在个人消费账户的支持下,信用消费就是有保障的,买东西直接扣点转账即可,根本不会管你手上有没有钱。“钱”的问题,是公民自己和银行间的问题,他“信用破产”了,自然也就丧失信用消费能力了;反之在他还有信用消费能力的情况下,自然是“信用还没破产”,这时他消费他的,商家自管把债单转给银行就行了,无须操心其他。

其六,公民信用账户信用点数为正,说明他另有有效存款。当他“信用破产”,所有存款账户立即会被冻结;当还没有“信用破产”,他可以自由消费或者提现自己的存款直至“信用破产”。

其七,原则上,有形货币支付的现金交易有损信用经济的“全息”监管性,会造成一定的信用管理漏洞,成熟的信用经济体系排斥直接的现金交易。将所有涉“钱”问题收交私人(或者第一消费主体)和银行间解决,非银行个人或组织间只能(以账单形式)进行信用转账,这是信用经济“全息”管理的基本要领所在。现金交易绕过银行监管,一切因信用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经济风险原则上自尝,不受银行体系保护(一般可以通过限制单笔交易金额上限控制现金交易风险,这里不详述),这一非可控风险的剥离,有利于维护信用经济的总体安全。顺便说一下,其实现在建立“全息”信用监管体系的技术及硬件条件世界各国早已具备。

其八 ,信用经济体系下,货币运行终极稳定,一切尽在央行掌控之中,各国央行均可根据自己经济体的规模,确立并逐年调整公民“信用破产”下限额度。比方说,去年中国经济,社会供养能力上限为X亿元,人口总数Y亿人,人均消费水平Z元/年(假定人均的赢利能力也为Z元/年),显然YZ=X 社会经济运营最健康。当YZ/X>1.1 或者YZ/X<0.9我们认为经济运行不健康,并且,通过统计得出,过去数年社会上处于“信用破产”状态的公民比例平均保持在a%的水平线上,则可以得出,今年公民“信用破产”额度限制为Z|1-YZ/X| / a%=0.1Z / a%=10Z/a 元。随便带入个数字演示以下——,设去年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假设等于人均GDP)为5000美元,社会上处于“信用破产”状态下的公民占总人数的2%,则可以计算得出,今年的公民破产额度限制为10x5000/2=25000美元,保守起见,把它缩减到2万美元,也大概在14万人民币以上。这一也就是说,如果建立起了严格的信用经济体系,以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每个公民等于是立即办了一张可以透支14万的信用卡,每个在中国出生的小孩,一落地就拥有了14万元的“社会抚养费”支持。——这可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

所谓“信用破产”在上面这个演示中,换个说法,就是一个人经常性 纯负债 14万元以上。以这个水平衡量,应该说现在中国应该还没有到2%公民“信用破产”的程度。

宏观经济操作,往往是很简单的数字游戏,我想引导大家把上述这个游戏“玩”得更通透点,不妨假设一下,预设全国20%公民处于“信用破产”的情况下,上述公式得出的信用破产额度将是多少?——1.4万。办张信用卡能够透支1.4万,这其实也已经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

再把数字游戏玩得更离谱点,假设全国100%公民“信用破产”,用上述公式算出来的“信用破产”额度又是多少?——0.28万。办个信用卡 人人 安全透支2800元而总体经济依然健康运行……,你就能想见,这个信用经济体系,它的稳定性是多么的“可怕”!相比之下,被“次贷危机”搞得焦头烂额的美国资本主义金融体制,那简直能算是个什么东西?

由此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理念:“债务驱动型经济”。

显然一个20%~100%人民经常性处于“信用破产”状态下的经济体,并不一定社会生产必然停滞,相反没准它可能会很繁荣,这种经济体和一般经济体不同的只是,债务,可能成为敦促经济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从经济组织视角看,“债务驱动型经济”和“需求驱动型经济”只有策略上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它们都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比较充沛的动力。相反,倒是我们过去的那种省吃俭用、拼命往银行存钱“致富”的经济类型,只能导致滞胀,和经济活力的枯竭。人民敢于负债消费,又能拼命地赚钱还债,这样的经济类型我最喜欢,因为一般来讲它的流通最顺畅、“马力”很强、运行最健康,而经济操作也最简单。

公民消费账户,和(以实名制办理、下挂在央行公民信用账户<影子账户>名下的一系列)私人存取账户,构成银行监管体系中“私人”信用监管的完整体系。但光这显然不能全息。

以公司为例,必然有同样一套记账体系对应于集体单元,它们是所谓的“公共”信用监管体系的具体组成。“公共”记账体系显然也需要实名制,下挂在央行影子账户下、并设置一个可供“透支”消费的公用消费账户。当“公共”和“私人”信用记账体系密切互动起来,一切痕迹为央行记录,整个信用管理就做到了“全息”。

这个严密的“全息”信用监管体系,显然是保障“信用经济”健康运营的基础依托。

话外顺便提一下:我们认为在信用经济的框架下,显然支持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具备更加科学的合理性,——它有利于整个信用监管的简单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公不公、私不私,“公共”信用与“私人”信用混为一谈夹缠不清,根本无法“全息”监管(并精确设置权限),不利于信用经济的健康运营。

显然,美国为代表的现有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是我们所谓“公不公、私不私”、扯不灵清,根本无望“全息”监管公、私信用的一个典范。这样混乱的体系下,一个小小的“次贷”危机就使其捉襟见肘,实在是一点也不奇怪!所谓的“次贷”,统共几千亿美元的问题信贷(远非“信用破产”),何至于能在美国金融体系引发一场持久深远的危机呢?——只是因为它的金融脆弱性,或者信用经济负载力严重不足而已!

相比之下,上面我们提到,100% 公民“信用破产”都不足以停滞未来的“信用经济”,你就知道美国现有的金融体系,是怎样的一艘破船……

 

 

 

最后,

再次总结一下:信用经济下,公民消费,卖方直接向银行(下账单)要“钱”,银行会汇总公民的收支情况,确定他的消费权限,控制他日后的消费能力。商家用不着追着具体的客户要“钱”,银行会保证每一次交易必须是现款现兑;“钱”的问题,是每个公民自己(第一消费主体)和银行之间的事情,非银行单位之间,只有信用关系,没有金钱关系。银行通过对公民信用状态的“全息监控”,确定他日后的消费权限,总体控制经济风险。

和传统“价值管理”相比,“信用管理”最突出的特点是:“信用管理”管人,“价值管理”管“钱”;“价值管理”无“钱”寸步难行,“信用管理”有“信用”走遍天下;“价值管理”买卖双方的“现金交易”最安全,“信用管理”买卖双方自己直接的“现金交易”反而是“全息信用监管”唯一的安全漏洞;“信用管理”不存在“来路不明”的每一分钱,每一笔钱的运动都有完整的轨迹记录,来路不明即是“脏钱”(构成信用污点),“价值管理”钱自己就是说服力,不管来路如何,有钱就有信用,“不义之财”满天飞;“信用管理”管人,人是干净的才有消费权利,“价值管理”管钱,钱是实在的就有消费权利;“信用管理”资金链最短,只存在于第一消费主体自己和银行之间,“价值管理”资金链臭长,混沌贯穿在一切经济元素之间;“信用管理”腐败无所遁形,“价值管理”却是腐败滋生的温床;“信用管理”的信条是“车无轮不走,人无信不行”,“价值管理”的信条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应用篇:

系统2。0版下,如何借贷?

一般来讲,我们不主张负债借贷,也就是说,你的信用账户余额(包括固定资产折价)为M,你只能以这个数额为上限作抵押,从银行借贷最多M元,这样存贷总差极限额度)被控制在0以上(也就是说,全系监管下,不允许银行借贷行为为整个经济体注入新的信用风险)。

在这种基本机制下,我们鼓励一种多主体联合信贷形式来解决大额信贷问题。比方说,你的信用账户余额为10万元,但必须要借贷50万元,去办一件事情,怎么办呢?单靠自己的信用保障是不行的,你必须联合若干个合伙人,按照上述借贷原则,凑足50万元的信用担保额度,银行才能满足你的资金要求。

私人信贷,是上述这种情况,公司借贷,情况也类似,可以用合股分摊风险的办法取得大额银行融资。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